文化創意 Service project
但是,不久前這種傳統的觀點受到了中國科學家的挑戰。經過5年的考察,中國溶洞科學家發現,溶洞的形成和藻類生物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,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溶洞形成的“生物建造說”新理論。
生物
建造說認為,藻類是一種地球上最早出現,依然廣泛分布的原始植物,它們與其他植物一樣具有匯合作用的能力和趨光生長的特性。因為它們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分泌鈣質,可以收集、粘接微細的石灰質顆粒,而且經常集群生活。很多藻類一代又一代地生長在一起,從而形成了許多海洋生物礁。而溶洞中的石鐘乳幾乎都是迎著光線向上彎曲生長的,這符合藻類的趨光生長的特性。石鐘乳、石筍內部還有像樹木年輪一樣的同心圓狀構造,這又可以理解為是藻類生物逐年生長、分泌、收集和粘接石灰質微粒的結果。另外,在有些溶洞的巖石中還找到了近似古代藻類生物的層狀化石結構,在有些溶洞的表層,依然在生長的多種多樣的藻類特征。
朗設拉子大學地質系主任穆罕默德·扎雷2007年5月宣布,在伊朗南部霍爾木茲省的格什姆島發現了世界上最長的巖洞。該洞長6580米。
據伊朗國家通訊社報道,穆罕默德·扎雷28日在設拉子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,此前伊朗在兩年前曾宣布在該國的巴赫爾米特發現了長約5840米的巖洞。
他說,研究表明,格什姆島發現的這個巖洞更長,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巖洞。
穆罕默德·扎雷表示,伊朗發現許多巖洞這一地質上的奇特現象,將為伊朗吸引許多的旅游者前來參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