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創意 Service project
“溶洞,地球上最后一塊凈土!”美國科學家曾發出如此感嘆。
處于地表的溶洞偏安一隅,給旅游者創造了無限的想象空間,同時也保留了溶洞的神秘莫測。
但在滿懷熱情接待四海嘉賓的同時,溶洞型風景區卻在美麗中透露著脆弱。
我國是世界上巖溶洞穴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,目前的洞穴旅游景區已達400余處。近年來,我國的洞穴旅游持續升溫,每年約有4000萬人次的海內外游客到洞中探秘尋幽,在旅游市場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。
據了解,溶洞主要由天然石灰巖組成,地質學上稱其為“喀斯特巖溶地貌”。洞中各種溶蝕形態和鐘乳石堆積物塑造而成的五顏六色、光怪陸離的奇妙景致,好似“夢幻世界”“人間仙境”。
被譽為“北國第一洞”的欒川雞冠洞是我國長江以北罕見的洞穴旅游景區,洞內峰回路轉,曲徑通幽,鐘乳石、石筍、石柱、石幔、石瀑等景觀,形態各異,如彌勒行吟,似百獸覓食;鯉魚戲水、八仙過海等景觀天然成趣,更有龐大的石琴,以石擊之,奏出裊裊的琴音與洞中地下河的潺潺水聲融在一起,給雞冠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,而這些都是一般的山水風光所不能比擬的。
位于湖南張家界的黃龍洞,是我國惟一被列為“世界自然遺產”的洞穴,開放初期,龍宮大廳1700根大小石筍滴水不斷,80%的鐘乳石晶瑩剔透,但遺憾的是,洞穴的二次開發建設,加速了洞內鐘乳石的風化。其他的洞穴也普遍存在問題。那么,溶洞開發是否該叫停呢?
國家建設部風景名勝專家施奠東告訴記者:“大自然形成的溶洞資源具有觀賞性,只有開發旅游才能發揮其價值。盡管開發必定造成破壞,但只要開發合理和管理有效,其受損并沒有理論上認為的那么夸張。”
據了解,中國洞穴旅游開發熱情高,但普遍缺乏科學指導,許多不規范或破壞性行為,留下很多后患。
例如,在溶洞中舉辦宴會、歌舞表演;隨意安裝光聲電設備,進行立體式開發;對原自然洞口進行擴大,改變了洞穴內氣流強度和空氣交換周期,加速了風化從而使鐘乳石表面易碎、顏色變暗……中國風景名勝專業委員會的專家顧問陳大衛提出,斯洛文尼亞的波斯托伊納洞穴已經開放上百年了,仍然保存完好,主要歸功于其合理開發和管理。
雖然中國的許多洞穴開發以后因為保護不善,資源遭到破壞,但很多溶洞在開發前,就被先發現的村民破壞掉了。世界喀斯特地形的獨特景觀——桂林蓮花洞中的108朵“蓮花盆”內“蓮子”(穴珠)已有部分被盜,桂林、柳州等地有的溶洞被挖得面目全非。從這個層面上說,資源的開發反而更有利于資源的保護。
我國許多洞穴本著科學發展觀,在保護和旅游開發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。
雞冠洞溶洞按規劃高標準完善洞內的基礎設施,因洞內的熱光源不利于石筍的成長,所以他們逐步對洞內的燈光進行改造;洞內步道舍近求遠,隔斷了洞內氣流與外界空氣的交換。最重要的是,雞冠洞投巨資修建的高山牡丹園內的4.6萬株牡丹爭奇斗艷,不僅增加了溶洞的綜合觀賞性,而且調節了環境氣候,充沛了地表水,擴大了洞穴滴水,豐富了洞穴鐘乳石的再生活力,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。如今,我省溶洞行業的龍頭景區欒川雞冠洞年接待游客量超過60萬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數千萬元。
“為了您,雞冠洞等地下宮殿已經等了數億年!”雞冠洞將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洞穴管理經驗,對溶洞進行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,讓這座神奇的宮殿脆弱不再、魅力無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