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創意 Service project
洞穴旅游也是我國旅游的特色之一。我國可溶巖分布廣泛,總的出露面積為9.1X10 km2,加上埋藏于地下的可溶巖,可溶巖分布面積共達3.44X 10 km2.分布面積廣大的碳酸鹽巖,加上新近紀以來構造抬升運動以及雨熱同期的氣候條件,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洞穴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2。對于洞穴的開發利用,我國古代很早就有記載,早在《山經》(春秋戰國時代)和第一部藥物學著作 《神農本草經》(西漢時代)中就有關于洞穴及其化學沉積物的記載。不少洞穴在隋唐之前就已有游人參觀、探險,留下大量石刻、題記等,如桂林七星巖,在隋朝就已開發為旅游洞穴,桂林的蘆笛巖、大巖等在唐朝就為人們所熟知。在唐、宋、明時代,洞穴考察已經遍及我國南部地區,尤其明人徐霞客以連續3年的時間對湖南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的石灰巖分布作了系統的考察,探察洞穴300余處,在洞穴化學沉積物的研究方面做出杰出的貢獻??上в捎谏鐣v史原因,我國洞穴研究的勢頭在近代未能繼續下去。直到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,隨著改革開發的推進,洞穴旅游資源的開發得到了蓬勃發展。20世紀90年代旅游熱潮的興起及5天工作制和“五一”“十一”春節等“黃金周”的出現,更是極大地促進了洞穴旅游的開發。從桂林七星巖、蘆笛巖等10多個旅游洞穴迅速發展到了數百個各種級別的旅游洞穴,如云南建水縣燕子洞,1992 年收入就達389萬元,地方收入近千萬元;浙江桐廬縣瑤琳洞的開發,直接促使貧困地瑤琳鎮在1990年就變成了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的富鎮B)。旅游的開發,不但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,也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,對洞穴所在地的脫貧致富起到重要作用。
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,僅供學習交流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我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致歉!